科技开放周活动:开放实验室
5月25日下午,大同二中高中部学生来我实验室参观。该活动是2021年微结构电磁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周活动之一,约1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参观活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太赫兹相关的内容,介绍了人工微结构材料太赫兹光谱特性及成像方面研究,同时,在云岗石窟的石质文物保护、食品、药物的无损检测和定量分析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室老师带着学生们进入超净实验室中参观,同时重点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的原理及使用环境。
第二部分是关于无线传能相关的内容,无线传能是指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过程中,不是通过传统的有线方式完成的,而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无线传输的环节有多种方式,包括电场耦合、磁场耦合、声波耦合和电磁耦合,现在用的最多的是磁场耦合方式,它适用于近距离或中距离的无线能量传输,并且没有辐射,潜在危险很小。当接收线圈接收到由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后,便会产生电流,从而使负载正常工作。之后实验室老师通过无线传能点亮LED的实验,为学生展示了这一技术。
第三部分是蓝光辐射相关的内容,讲解了蓝光辐射的概念及其物理机理、蓝光辐射的危害以及两种预防蓝光辐射的方法:第一是使用特殊的材料对LED发光中蓝光部分进行吸收,第二是通过对发光材料的设计与优化,制备出低蓝光辐射的发光材料。之后实验室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了我实验室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单元结构和成品(汽车尾灯)
第四部分是发光材料合成相关内容,介绍了发光材料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发光材料是指能够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将其转化成光辐射的物质材料。发光材料可分为光致发光材料和电致发光材料两种,通常在紫外光、太阳光、红外光等照射下吸收了一定光能后发光的现象称为光致发光,具有光致发光性质的称为光致发光材料。而在一定电场下被电能激发而产生光的现象称为电致发光。具有电致发光性质的称为电致发光材料。之后实验室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了我实验室的紫外分析仪、抽滤机、旋蒸仪、马弗炉、管式炉、真空干燥箱等相关仪器,并展示了已制备的发光材料成品。
学生们对此次参观反响热烈,多次向实验室老师提问,和老师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结束参观后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